燕京啤酒研究报告乘高端化东风,老牌燕京开

(报告出品方/作者:西部证券,熊鹏)

一、古都一枝花,重启全国路

1.1扎根三大基地市场,重启全国征程

-:“胡同战略”走出“燕京速度”

燕京啤酒厂于年建造于北京顺义县。彼时北京已有五星啤酒以及北京啤酒两大品牌,后起之秀燕京啤酒厂为把握啤酒产业发展机会,创下“燕京速度”,从建厂到投产仅用一年的时间。年恰逢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的过渡期,燕京啤酒敢为人先,积极冲破体制束缚,首创“胡同战略”。在市场消费能力陷入低潮的年,燕京啤酒通过渠道下沉,销量不减反增达到8万千升,一举由小型啤酒厂步入了中型啤酒厂的队列。年,燕京啤酒确定清爽型啤酒为发展方向,同时制定了扩建改造战略。燕京牌12°P特制、11°P清爽、11°P特制扎啤、10°P干啤广受消费者喜爱,燕京啤酒于年实现北京市场覆盖率第一。

-:跑马圈地,扩大版图

年,燕京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成为北京市龙头啤酒企业。同年,公司开始收购整合。年,公司通过收购雪鹿啤酒厂占领内蒙古啤酒市场;年,公司整合山东85万千升啤酒产能,山东市占率超过20%;年,公司收购桂林漓泉,稳占广西市场;年,燕京啤酒成为上市公司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东。自此,公司为1+3品牌战略奠定基础。

-:“1+3”战略强化品牌优势

年开始,公司持续推进“1+3”品牌策略,梳理市场区域以及产品档次划分,逐步明确品牌定位,聚焦投入品牌建设。公司以燕京作为主品牌,扎根北京市场,面向全国推广。副品牌漓泉、惠泉、雪鹿分别以广西、福建、内蒙古三个基地市场为中心向外扩展。年,啤酒行业整合基本结束,五强格局形成。同年,燕京啤酒销量达到.4吨,行业市占率达到11%,位列全国第四。年起,中国啤酒产销量见顶下滑,燕京啤酒由于淘汰过剩产能及高端化转型速度略落后于其他公司,产品销量开始下滑,掉落至第二梯队。

至今:推出U8,燕京开启高端化转型之路

目前,我国啤酒产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啤酒高端化成行业发展共识。年,公司提出五年增长与转型战略,品牌加快转型。除原有的传统产品外,公司又陆续推出燕京U8、燕京7日鲜、燕京八景等中高端产品,还推出了行业中鲜见的瓶装定制服务。凭借“小度酒大滋味好喝不上头”的差异化产品特性、精准的品牌营销与大单品策略,燕京U8斩获了中国创新营销峰会年度创新营销案例奖金奖。此后,燕京啤酒逐步形成“以清爽酒为基础、以中档酒为主突破、以高档酒提升品牌价值”的战略。年,燕京啤酒占中国啤酒市场10.3%的份额,位居第四。

1.2终启高端化,产品结构升级助推盈利能力提升

“十四五”战略实施,效果渐显。年,燕京啤酒在年的五年增长与转型战略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战略。“十四五”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产品、渠道、市场三大增长机会,推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1.67%,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9.1%,年随着U8放量,燕京啤酒收入同比上涨9.45%至.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82%至2.28亿元。

因U8放量,公司产品结构不断改善,高利润产品销量占比逐步提高,毛利率由年36.32%提升至年的38.44%,净利率由年的1.54%提升至年的2.45%。啤酒主营业务地位凸显。公司主营啤酒产品包含燕京清爽、燕京鲜啤、燕京U8、燕京V10白啤、漓泉、漓泉全生态、惠泉一麦、惠泉纯生啤酒等。公司啤酒的生产及销售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的90%以上。年,公司实现啤酒销量万千升,啤酒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3.54%,主营业务地位明显。(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研发助力转型,营销降本控效。年五年增长与转型战略实施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从1.24%提升至1.75%。燕京啤酒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带来品质不断提升的啤酒;利用强大研发能力,产品创新速度加快,以适应不同区域的消费者以及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伴随新产品走入市场,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营销模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品牌曝光。燕京啤酒年销售费用15.59亿元,占销售额13.03%,同期青岛啤酒和重庆啤酒销售费用占比分别为13.58%、16.87%。因产能利用率、生产人效较低,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为12%,远高于同行业。

华北、华南区域为公司主要市场。燕京啤酒共有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五个区域市场,其中华北、华南为燕京啤酒基地市场。年,华北市场收入为59.13亿元,同比增长18.11%,占总营收49.43%;华南市场收入实现37.32亿元,占总营收31.20%,同比增长4.82%。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市场收入占比分别为6.81%、8.27%、4.28%。燕京啤酒不断强化北京、广西等区域的优势,并通过百强县工程,加强市场开发体系建设,加大区域市场深耕力度,积极布局区域,有望助推华东、华中、西北市占率提升。

1.3国企背景,换帅出征

公司为国资持股的企业。燕京啤酒集团于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于年6月25日燕京啤酒在深交所上市。截至Q1,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北京燕京啤酒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7.4%,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国资%控股)。

换帅出征,开启新征程。年5月18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选举耿超先生为燕京啤酒董事长,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手续变更完成后,耿超成为又一位“双料董事长”,将同时担任集团及上市公司董事长。耿超曾在北京市国资委及顺义区国资委任职,有着丰富的国企改革实操经验,而产业链优化正是燕京啤酒改革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认为新掌舵人将带领燕京加快改革步伐。

二、产品:燕京U8乘高端东风,产品矩阵日益完善

2.1推行1+3品牌战略,燕京品牌价值提升

公司年开始形成“1+3”品牌战略。跑马圈地阶段,燕京通过收购拥有雪鹿、漓泉等品牌,年燕京完成要约收购成为惠泉啤酒第一大股东后,公司“1+3”品牌战略初现雏形。“1+3”战略指强化燕京全国化主品牌地位,培育漓泉、雪鹿、惠泉三大区域优势品牌。年,四大品牌销量占比约为92%,其中燕京主品牌占比约65%。行业缩量下公司产品销量萎缩,主品牌销量下降更突出。中国啤酒行业销量从年开始见顶下滑,公司销量也由年的.4万千升下滑至年的万千升,主品牌销量萎缩更加显著,从年的万千升(占比66%)下降至年的万千升(占比65%)。燕京主品牌主要销售区域为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市场,近年来燕京因推出中高档产品较晚未能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丢失部分市场份额。

线上+线下多样化营销,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公司之前多通过体育赛事来进行品牌营销,近年来公司乘自媒体东风开始在抖音、小红书展开线上营销。公司不断扩展品牌传播渠道,积极传递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年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数据,燕京啤酒总品牌价值超过亿元,其中燕京啤酒品牌价值亿元,漓泉啤酒品牌价值亿元,惠泉啤酒品牌价值亿元。

2.2终启中高端布局,产品结构升级方始

进口啤酒激发啤酒企业转型灵感,开始着手布局中高端产品线。虽然国内啤酒销量从年开始见顶下行,但进口啤酒却在-年间快速由万千升增长到万千升。啤酒作为最初从海外引进的消费品,大众对它的认识具有“舶来品”的普遍特点,即潜意识中认为海外的啤酒更加高端,而日益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也给了消费者追求高端啤酒的基础。啤酒进口量的快速提升一方面完成了先期消费者教育,让消费者对高端啤酒有了初步认知;另一方面也让中国啤酒企业有了借鉴,参考进口啤酒,中国啤酒企业也陆续推出了白啤、黑啤、皮尔森等更多元的高端啤酒,填补了国产啤酒高端产品的空缺并快速放量。

燕京中高端产品全国化布局落后于竞争对手。青岛啤酒在高端产品布局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从年开始陆续推出奥古特、经典、全麦白啤等全国性高端产品;华润于年推出superx,年推出马尔斯绿和喜力,年推出喜力星银丰富了中高端产品线;重庆啤酒与嘉士伯完成资产重组后,拥有了、嘉士伯、乌苏等国际+本土大单品,填补了中高档的空白。纵观燕京,年推出的漓泉是中高端的初步尝试,但仅作为区域性产品推广,直到年燕京U8的推出方才迈出了全国化中高端产品布局的第一步。(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自燕京U8开始,公司开启年轻化转型。年,公司推出燕京U8迎合了年轻消费者需求,并陆续邀请王一博、蔡徐坤等流量明星做代言,使燕京这个国民经典品牌与新潮流相结合。燕京U8的成功使公司的大单品战略初见成效,随后公司又陆续推出燕京V10、新雪鹿、燕京鲜啤等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的全国性单品。

“1+3”品牌战略下,公司产品矩阵日益完善。公司在强化燕京主品牌的同时,积极培育雪鹿、惠泉、漓泉三大区域品牌。主品牌燕京啤酒主要包含燕京V10、燕京U8、燕京八景、鲜啤、清爽、纯生等;区域品牌主要包含漓泉、漓泉鲜啤、新雪鹿、惠泉经典等。其中漓泉(推出)、燕京U8(推出)、全新雪鹿(推出)和燕京V10(推出)为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中高端产品,随着新品的相继问世,公司形成了“以清爽酒为基础,以中档酒为主突破、以高档酒提升品牌价值”的产品战略,并形成以燕京U8(卡位8-10元)、燕京V10(卡位10-12元)、新雪鹿(卡位5-7元)为代表的大单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升级拉动公司吨价持续增长。-年公司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由54.6%提升至60.2%,公司吨价对应从年的元/千升增长至元/千升,CAGR约为5%,其中年公司吨价同比增长约8%。但公司因中高档产品发力较晚,产品结构及吨价落后于其他头部企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3倾全力打造,燕京U8全国绽放

漓泉珠玉在前,燕京U8应运而生。年,燕京漓泉推出漓泉,上市第一年销量达5万千升,目前销量接近50万千升,证明了公司做大单品的能力。以漓泉的成功为范例,公司于年推出燕京帝道,并于年升级推出燕京U8。对比来看,这三款产品有许多共同点:(1)均采用8度麦芽浓度、低酒精度数的酒液,在不上头的同时又能锁住麦香;(2)均采用矮胖瓶和拉环的开口设计。燕京U8也让公司拥有一款更加适合餐饮场景的产品。

主打“小度酒大滋味”,配合流量明星营销,U8快速获得年轻消费者青睐。U8卡位8-10元价格带,对比同价格带的竞品superx、经典、乐堡,U8以低度、强爽、不上头为差异化卖点,贴合18-35岁消费群体微醺的需求。营销方面,U8以“热爱有你,燕京有我”为宣传,通过“有你文化”引发消费者共鸣。年6月17日,燕京新任董事长耿超先生亲自参与京东直播,拉近了品牌与消费的距离。燕京高举高打做营销,先后邀请王一博、蔡徐坤代言U8,再一次赋予产品年轻力。

渠道高利润推动,U8三年快速放量。年U8销量快速增长至26万千升,同比增长%。Q1U8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超70%,这主要得益于全国化铺货和销售费用的投入。U8的铺货主要以餐饮渠道为主,在北京、内蒙等优势市场,公司利用基地市场的渠道优势进行快速铺货,根据渠道反馈,北京中高端餐饮店U8铺货率可达到60~70%。在非优势市场,以广东为例,U8以高渠道利润做竞争,对比广东市场最大单品百威红罐,其渠道利润为69元/箱,而U8渠道利润能达到77.5元/箱。不同市场不同策略下,U8全国化进程有序推进。

产能加持,U8朝百万吨级目标坚定迈进。年U8销量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内蒙古,销量占比分别为23%/19%/19%。我们认为未来U8一方面可在优势市场替换本公司其他产品通过结构升级实现量增,另一方面可通过空白市场铺货来实现增长。年,U8共有北京、广东、广西3家工厂进行生产,目前全国已经有10家工厂具备生产U8的条件,在产能加持下,U8正在朝着公司的百万吨级目标坚定迈进。

三、三大基地市场鼎力,开启全国化扩张

三大优势市场稳定,华北、华南地区贡献公司主要收入。以燕京品牌为基础,在收购漓泉、雪鹿、惠泉等地方性优势品牌后,公司稳固了北京、内蒙古、广西三个优势市场。根据酒业家数据,年公司在三地市占率分别为82%/44%/69%。根据公司年报,年,公司在广西市占率达85%。相对应,华北、华南地区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年两地加总营收占比超过80%。

3.1华北市场:北京+内蒙古两大优势市场,华北市场优势稳固

华北市场包括北京、内蒙古两大基地市场。燕京啤酒以北京为大本营,年通过收购雪鹿啤酒取得内蒙古市场份额,北京、内蒙古两大优势市场逐步形成。在两大市场拉动下,华北地区年实现营业收入59.13亿,同比+18.11%。但因公司在华北市场结构升级启动较晚,华北市场毛利率为36.37%,低于公司整体水平。

北京市场:U8主战场,高端化升级空间大公司在北京市场根基深厚,市占率遥遥领先。燕京啤酒于年起源于北京,至今已有超过40年历史,公司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在北京形成深厚根基,顶峰期在北京市占率高达85%。根据酒业家数据,年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占率约82%,遥遥领先。因北京地区消费能力较强,多家啤酒企业将北京作为发展高端啤酒的市场,北京地区竞争日益激烈,又因燕京啤酒启动高端化较晚,未能及时满足消费者啤酒消费升级需求,丢失了部分份额,但我们预计公司在北京市占率仍有70%左右。

北京市啤酒市场规模广阔,消费升级潜力大。北京长期以来吸引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常住人口居于全国前列,年末北京市常驻人口共.6万人,仅次于重庆和上海,其中15-59岁人口占比约为68%(共.3万人),啤酒消费人群规模大。同时,随着北京经济不断取得新成就,年北京人均GDP超2.8万美元,五年增长40%,领跑全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对比全国其他城市,北京拥有人均啤酒产量和人均GDP双高的特点,加上较大规模的啤酒消费人群,我们认为北京啤酒市场消费升级空间较大。

内蒙古市场:圈地收购,攻下一城通过收购雪鹿等地区品牌,燕京啤酒成功打开内蒙古市场。21世纪初啤酒企业跑马圈地时期,燕京啤酒在内蒙古先后收购雪鹿、赤峰、塞北星、金川等啤酒品牌,成功切入内蒙古市场并实现地区市占率第一。年,公司在内蒙古市占率约为44%,位列第一。内蒙古贯穿东西,狭长分布,最东端与最西端直线距离余公里,运输距离较远,燕京在该地区共有8家子公司,产能均匀分布,有利于统筹全市生产运输,其中赤峰、雪鹿两家子公司年产能为40、50万千升,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市占率和产能的双重优势为U8未来放量奠定了深厚基础。

雪鹿+赤峰稳健发展。年雪鹿/赤峰收入为5.26亿元、7.52亿元,同比+19.55%、15.19%,净利润为0.44亿元、0.48亿元,同比+4.76%、-10.65%,净利率为8.37%、6.42%,基本保持稳健发展。

3.2华南市场:两泉遥相呼应,共促啤酒高端化

福建+广西为燕京啤酒在华南地区表现较好的市场。公司在年、年先后收购漓泉、惠泉后,逐步打开华南市场。特别在广西市场漓泉啤酒品牌优势显著,从年公司在广西市场就保持高达85%的市占率。因漓泉在广西较早推出漓泉等中高端产品,高端化升级位于公司前列,年华南地区毛利率为44.17%,高于公司总体水平。

广西市场:漓泉表现靓丽,结构升级领先公司广西市占率维持高位,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提升。年燕京啤酒通过收购漓泉啤酒在广西市场获取较高份额,自年公司在广西市场实现85%市占率后,市场地位较为稳固。根据桂林生活网信息,截止年底,漓泉公司在广西共有桂林、玉林、昆明、贵阳四大生产基地,产能达万千升,年年销量约为97.35万千升。华南地区产品升级条件较好,漓泉品牌升级步伐领先全公司,推出的纯生、漓泉都广受消费者认可。随着中高端品牌销量增长,漓泉子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年子公司净利润从3.28亿元增长至5.46亿元,CAGR为13.6%,净利率从10.3%提升至13.7%。

漓泉成绩靓丽,拉动子公司吨价持续增长。在啤酒高端化基础较好的华南地区,公司迎合市场需求于推出低酒精度数、清爽口感的中高端产品漓泉。在未有大规模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漓泉便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实现快速销量增长,年推出当年便实现5万千升销量,年销量接近50万千升,占子公司销量约一半。随着漓泉的放量,子公司吨价不断增长,从年元/千升增长至4元/千升,增长22%。(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福建市场:惠泉啤酒盈利能力边际改善惠泉啤酒净利率逐步改善。年燕京啤酒通过收购惠泉啤酒部分股权进入福建市场。根据酒业家数据,年惠泉啤酒在福建市占率约为30%,仅次于百威。惠泉啤酒近年来产品结构升级节奏较慢,吨价未有明显提升,但通过降本控费惠泉啤酒实现了净利率增长。-年公司吨价基本持平,吨成本从元/千升下降至元/千升,降幅约10%,期间费用率从16.17%下降至11.95%,下降4.2pcts,净利率从4.17%提升至5.36%,提升超1pct。我们认为在降本控费下,惠泉啤酒盈利能力仍有改善空间,有望增厚公司利润。

四、降本提效改革,打开公司盈利天花板

4.1产能利用率、人效偏低,子公司拖累盈利

净利率水平处于行业低位,提升空间较大。横向对比来看,燕京啤酒产品毛利率与青岛啤酒较为接近,相差仅在2pcts(青啤还原口径下),但净利率差距约8.34pct。拆解来看,期间费用率燕京啤酒高于青岛啤酒近2pcts,其中管理费用率高于青岛啤酒8pcts,这主要因为子公司产能、员工冗余,折旧摊销、员工薪酬拖累利润所致。

产能利用率偏低,优化产能有利于降低折旧摊销。随着啤酒行业产销量见顶下滑,早期跑马圈地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凸显,重庆啤酒、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陆续开始关厂提效。以重庆啤酒为例,-年关厂超过10家,公司折旧摊销费用由2.1亿元降至1.73亿元,EBITDAmargin由15年的4%增长到19年的28%,充分体现产能优化对盈利能力的改善作用。横向对比来看,年燕京啤酒产能利用率低于同行业,折旧摊销金额较大(折旧摊销占收入6%),拖累EBITDAmargin仅为9%,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子公司亏损拖累整体利润,弱势市场减亏为改善盈利能力的着眼点。进一步拆解利润,公司目前控股子公司共有50余家,主要盈利的为惠泉、赤峰、漓泉、雪鹿,年其他子公司亏损超10亿元,是拉低公司净利润、公司低利率的原因。根据渠道调研,目前部分子公司更换了主要领导,开始以利润为导向,减亏效果明显。因子公司未来扭亏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其亏损目前不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报表所得税费用率高于同行,若未来子公司扭亏,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可释放更大利润弹性。

生产人员冗余问题突出,人均产量偏低。横向对比年数据,燕京啤酒员工毛利率仅为77.44%,低于主要公司平均水平。生产端来看,燕京啤酒生产人员人均年产量仅为千升,远低于同行水平;吨酒人工成本为.66元,显著高于同行业;生产人员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95%,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仅为3.08%/4.52%/4.13%。销售端,虽然燕京啤酒销售人员人均年创收为.73万元,明显低于同行,但销售人员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4%,略低于生产端。综合来看,生产端人员冗余问题更显著,优化空间较大。

4.2产销分离,减员提效进行时

强化利润在考核中的地位,逐步推进产销分离。年啤酒产销量见顶下滑后,啤酒企业开始寻求高端化发展,但此前燕京部分子公司并未适时做出考核目标调整,仍以销量为导向,年开始部分子公司开始更换主要领导,调整KPI以利润为主,亏损子公司开始着眼减亏。燕京啤酒在全国拥有30家啤酒工厂,年产能利用率仅约为40%,年,公司开始推动产销分离,仅保留产能利用率较低的子公司的销售职能,关闭其生产线。燕京啤酒在全国8个地区成立销售公司来负责生产基地间的销量调配。

截止年,公司已完成约11家子公司的产销分离程序,以此为样本,随着未来更多子公司产销分离的展开,公司利润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减员+中高端大单品放量,人均创收有望快速提升。年以来,公司员工加速减员,员工数量由人下滑到年的人,降幅约29%,其中因产销分离关停生产线,生产人员优化更显著,由年的人减员到年的人,降幅35.8%。随着人效提升,人均创收相应增长,年人均创收约45.75万元,同比+17%,人均创利0.87万元,同比+24%,与行业平均人均创收水平万元仍有较大差距。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产能、人员不断优化,中高端大单品销量增长,公司人均创收、创利有望快速提升。

优化空间测算:生产端与销售端销售人员效率分别对标行业平均水平与青啤,以年平均工资水平计算被优化人员薪酬,预计燕京EBITDAMargin有8.6pcts、6.3pcts提升空间。另外,目前公司仅仅关闭生产线,并未进行资产处置,若未来启动关厂,测算可得公司折旧摊销费用仍可带来2.7pcts的EBITDAMargin提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五、盈利预测

销量:根据行业指引,十四五啤酒行业年均复合增速为2%。年因为疫情影响3-6月动销,总量上我们预计公司22年销量增速为0-1%,年、年假设疫情压制因素淡化,公司销量有望将恢复增长,在燕京U8全国化带动下预计23-24年公司销量增速高于行业,均为2.5%。我们预计U8销量年均增长13-14万千升,22-24年预计销量为39、52、66万千升,同比+50%、33%、27%。吨价:随着U8的放量,我们认为22-24年公司中高档啤酒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2-24年为5.92%/4.81%/4.81%。

毛利率:22年因美国通胀、俄乌战争等多重因素影响,Q1铝价较高。啤酒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进口大麦多为年度采购,包材为季度采购。铝价Q2开始回落,下半年年总体成本压力有望得到缓解,毛利率有望改善。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8.93%/40.66%/41.77%。费用率:疫情好转后,为推动U8放量,公司或投入更多销售费用,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费用率微增;公司持续推进产销分离,减少员工数量,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望不断下降。收入与利润:在U8放量带动下,公司吨价不断提升,预计-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6/.85/.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4.23/5.57亿元,对应EPS为0.10/0.15/0.20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gkjsxx.net/pjhyph/15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