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利润相比,精酿啤酒更需要的是长期主义

白颠的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04/9026751.html

精酿啤酒消费升温,小众产品如何撬动万亿啤酒大众市场?

啤酒集体涨价已经势不可挡,但这一届啤酒爱好者,想在同样的高价下,喝味儿更醇正的精酿啤酒。

就像现磨咖啡原本就是咖啡的最初形态一样。

只用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酿造而成的精酿啤酒也是啤酒的最初形态

一方面是工业啤酒销量自年见顶后便逐年回落,销售额依赖于连续提价,另一方面是精酿啤酒销售额每年符合增长率达到了40%,在啤酒行业中逆势上涨,“精酿啤酒是啤酒行业的未来”的言论甚嚣尘上。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开资料整理

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开精酿啤酒企业余家,相较于年的家相关企业,目前这一行业的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余家。

不过,与其说精酿啤酒是啤酒的未来,倒不如说是日益疲缓的啤酒行业新的增长极。

01喝精酿啤酒是在喝什么?

精酿啤酒是个舶来词,英文为craftbeer,最开始只在海归群体中流行。

年才由一名叫做高岩的啤酒法老级发烧者在《喝自己酿的啤酒》一书中明确翻译成精酿啤酒,盛行也只是在这五年之间才开始。

在美国,真正的现代精酿啤酒诞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嬉皮士文化盛行之下,精酿啤酒因其酿造过程,被认为是一种反对过分商业化和工业化、回归自然与传统、强调自由随性与洒脱的代表性饮品。

资料来源:《中国精酿观察》,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上表描述为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的普遍性特征,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产品

在精酿啤酒爱好者看来,啤酒最初就是“精酿”的状态,只不过在大规模生产的推动下,才出现了工业啤酒。

因此,精酿啤酒的风靡,被认为是啤酒的文艺复兴。

02赛道引爆,还需要新故事

低产质佳风味好的产品,向来都会成为追求消费体验的小众口碑型产品。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精酿啤酒仍然是消费升级后才会接触到的新型啤酒。但在自酿啤酒成风的美国和欧洲,精酿啤酒早已能与工业啤酒抗衡。

数据显示,精酿啤酒销售量占全美啤酒总销量的20%至25%,在欧洲啤酒市场也能占12%的销售总额。我国目前还不到3%。

资料来源:《中国精酿观察》,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前我国精酿啤酒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外资龙头厂商有优势,独立厂商分散度则更高。我们预计精酿啤酒市场CR4约为47%,其中百威、嘉士伯两大外资龙头凭借部分成熟精酿大单品(如百威福佳白、嘉士伯)占据了最高份额。部分独立精酿厂商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全国化潜质,如优布劳、熊猫精酿等,但根据我们调研,这些品牌的年销量在5万吨以下,且部份销量来自为非自有品牌代工(如优布劳代工海底捞啤酒等),更多的区域性独立精酿厂商年销量难以破千吨,格局高度分散。我们预计未来精酿行业仍将持续处于洗牌过程中,集中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精酿啤酒的想象力,伴随着消费升级,被抱以巨大的期望。

独立精酿啤酒品牌的发展在我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年之前,精酿文化通过留学生和外企员工向国内缓慢渗透,一些啤酒爱好者开始自主学习、尝试家酿,一线城市也出现前店后厂的小型精酿酒吧,但这一时期尚未形成任何具备知名度的本土品牌,精酿啤酒受众高度局限于极少数了解精酿文化的归国啤酒爱好者和在华外国人。

-年,从美国回国的高岩在南京成立了高大师啤酒,标志着中国精酿啤酒行业的正式萌芽。此后精酿啤酒以啤酒屋的形式开始在各地出现,同时进口啤酒步入高速增长期,根据海关数据,-年进口啤酒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0.64%。本土小众精酿的萌芽和进口精酿的飞速增长促进了精酿文化的传播,消费者对啤酒的认知逐渐向外拓展。

-年,精酿这一小众领域开始受到资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gkjsxx.net/pjhyfx/149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