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想醉,有人想忘,有人怕忘,如果有醉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yjd/2387.html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希狄,能酿一种名叫“千日醉”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被刘玄石喝了一小口,刘玄石回到家就一醉不醒,家里人以为他死了,三年之后,希狄去刘家看刘玄石酒醒了没有,一开棺检验,发现他刚醒,正迷迷糊糊地揉眼睛呢。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故事给了王家卫灵感,《东邪西毒》中有一种酒叫“醉生梦死”,喝了就会忘却前尘往事。

影片的最后欧阳锋想起他的爱人,他说,醉生梦死只不过是她跟我开的一个玩笑,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更清楚。

酒,总是能跟复杂的情绪联系在一起,比如遗憾,比如悔恨。

但是在很久以前,酒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面对这种饮料还是单纯的开心,因为不用总喝清水了,可算有能调剂的东西了。

1、起初,酒被称为“文明之饮”

酒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万年的冰河世纪,那时人们就开始喝酒了。

但是,酒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

那个时候,人吃东西就是把大麦、谷物、野果煮成类似粥的糊状。可能碰巧有一天一碗糊状物没有吃完,放到第2天的时候意外的发生了,这种糊状物中产生了一种细小的气泡,吃起来味道可口,还有一些醉人。这是因为空气中的野生酵母,让粥里的糖发酵成了酒精。简单来说,就是粥变成了啤酒。

所以说,最早的酒并不是被人类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

为什么说酒是“文明之饮”呢?因为酒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化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原始的人类从采集方式转变为种植方式了,他们开始种植谷物,所以才会有富余的粮食剩下来。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那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了。

但啤酒文明之饮的地位很快就被取代了,取代它的正是葡萄酒。

希腊人很热爱葡萄酒,用当时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话说,直到学会了种植橄榄树和葡萄藤以后,地中海人才从野蛮人群中崭露头角。

希腊传说也更青睐葡萄酒,甚至说,是为了摆脱嗜饮啤酒的美索不达米亚人,酒神狄奥尼索斯才逃往古希腊。

从这两句话里,不难看出一点优越感。

但是葡萄酒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是个舶来品,希腊本土原先并不产葡萄酒,需要经过漫长的旅途,还要被很多中间商赚差价,葡萄酒的价格非常昂贵。

希腊人也舍不得经常喝,一般在祭祀之类隆重的场合才会喝。

后来希腊人开发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葡萄酒,自己开始种植葡萄。古希腊是世界上第1个进行大规模商业化葡萄种植的民族,甚至还有流传下来的独特栽培技术,现在看也称得上科学。

古希腊的名著《劳作与时日》中,就详细介绍了古希腊人的种植方法,包括修剪枝叶,收集果实,榨葡萄汁等等。

经过这一番操作,葡萄的产量增加了,葡萄酒的价格也下来了,渐渐融入日常生活。

葡萄酒开始作为同乐会上的正式饮品,同乐会是当时希腊人的集会,他们经常在这样的场合中交流文学、艺术、智慧方面的问题。在其间喝葡萄酒被视为一种非常文明的风俗。

埃斯库罗斯总结的非常精确,他说:铜器是外貌的镜子,葡萄酒是思想的镜子。

2、酒有时候也不那么文明的时候

但是葡萄酒产量增多,传播范围扩大之后,它并不像原来那样仅仅与文明联系在一起了,与之相连的产生了很多负面的东西。

比如,它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贵族奢侈腐化、消耗无度的生活。

据说,亚述国王在庆祝新城建成的时候,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参加宴会的就有6万人之多,宴会上总共用了头肥牛,头小牛,1万只绵羊,15,只羔羊,还有只鸭子,只鹅,2万只鸽子,和其它飞鸟1万多只,1万多条鱼和1万只跳鼠,看得出亚述人吃的还挺杂的。

至于饮品呢,亚述王提供了1万坛啤酒,同时还提供了1万个皮囊的葡萄酒,二者数量相当。

但恰恰是后者更能体现国王的财富,因为葡萄酒对当时的亚述人来说是稀有之物,他们的葡萄酒都是从非常遥远的北部山区进口的。

把酒从山上运下来、再运到平原地区,耗费是非常巨大的,葡萄酒的价格比啤酒要贵上10倍不止。

这场宴会耗资之巨,就不用多说了,喝的都是民脂民膏啊。

此外,葡萄酒还有一些黑历史,它曾经被当作治病的药。

当时希腊罗马世界的医生遵循的都是希波克拉底(这人被称为“医神”)那一套,认为人是由4种体液组成的,分别是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而疾病就是这4种体液失衡的结果。

比如,失眠、忧郁、烦躁,就是因为过多的黑胆汁积郁在了脾里,通过一些疗法可以使体液平衡从而治病,比如放血。

像中世纪的人就酷爱放血,用这种方法送不止一个皇帝生了天。

盖伦作为一个医生,曾经用葡萄酒给角斗士的伤口消毒,效果还挺好的。所以,他就继续用酒来治病,他曾经为皇帝开出了以葡萄酒为药引的药方。普通人可能也用不起这么贵的药。

罗马那个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生病的时候,盖伦把能找到的好酒都聚集在一处,然后选出极品之冠,他左挑右选,终于选出了一瓶珍藏20年的费乐年。

据说啊,这瓶酒毫无苦味,且不失甘甜,是一瓶好酒,极品中的极品。

盖伦最后就选了这瓶酒,作为药引,他还加入了71种药,包括蜥蜴、罂粟汁、辣椒、香料,毒芹籽和茴香等等,很难想象吞下了这样的混合物之后,马克·奥勒留感觉如何?是不是还有心情品尝美酒。

3、酒到底是不是个好东西?人们对于酒的态度很矛盾

酒到底代表着文明还是野蛮,这个问题很难说,因为人们对于酒的态度是矛盾的,一直在变化。

比如,提到酒,你很容易联想到一些优美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

你也可能想到其他的,比如“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把酒说得会要命似的。

传说华夏大地上第1个造酒的是大禹的大臣仪狄,大禹尝了之后说,不错不错,真好喝呀,后世恐怕会有因为嗜酒而亡国的吧,遂下令禁酒,并疏远了仪狄。

在西方也是如此,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埃及人,一方面把酒当做是生活必需品,他们有个词叫“面包加啤酒”,类似于日常问候语“早上好!”“吃了吗?”,意思是祝别人好运健康;另一方面他们又对酒十分防备,经常劝诫年轻人,喝酒会将你的灵魂送入地狱,万劫不复,不久之后你就是船上的一只破桨任人摆布。

柏拉图也是如此,在他的《会饮篇》中可以看出他对酒会的偏爱,他经常举办交际酒会。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也经常出席,并且与众多参与者一起讨论关于哲学与爱的话题。苏格拉底这一夜畅谈又畅饮,依然可以神志清醒毫无睡意,天一亮就开始工作,啥事都不耽误。柏拉图称他为理想的酒客,可以在借助葡萄酒追求真理的同时保持清醒,不被酒奴役。

但是大多数人怕是不行,柏拉图认为酒会唤起藏在人们心中的情感,比如爱,骄傲,愤怒,无知,贪婪,胆怯等等,并且会让人沉浸其中,为了酒会正常进行,他还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帮助人们控制不合理的冲动,战胜内心的邪恶。

有点德行不够,规则来凑的意思。

4、大可不必为酒担忧,关键在于掌握在谁手里

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埃及人到希腊先贤柏拉图,人们对酒的看法充满矛盾,一方面觉得它开启了文明、启发了智慧,一方面又怀疑它会将人引入歧途。

大概是因为酒会反映人性的善恶面吧,人们总是一面热爱,一面警惕。

仔细想想,人好像对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不单单是酒。比如钱、名望、武器,人们向往的同时又恐惧它的力量。

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担忧,因为善恶夹杂本身是人的问题,而不是酒,或者其他事物的问题。

问题的关键也不在于,它有多厉害,而是在于掌握在谁手中。

就像酒能使人灵感迸发也能乱性,关键是看你如何掌控、如何使用。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不会在其中迷失。

大家都知道罗马征服了希腊,同时也继承了很多希腊的文化,比如,葡萄酒,又比如,举行宴会和饮酒的方式,而在宴会上免不了要吟诵几句希腊的文学著作和诗句。慢慢的,希腊文化也跟它的酒一样,融入了罗马,难分彼此。

罗马学者曾说,不是我们征服了希腊,而是希腊征服了我们。

总的来说,酒还是利大于弊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更多。它象征着文明,也承载着文明,甚至就是文明本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gkjsxx.net/pjhyjs/16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