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啤酒生产过程中既产生二氧化碳,同时也需要使用二氧化碳,如何合理平衡控制二氧化碳是企业生产中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调整回收纯度、加强使用监控、统筹安排生产与投料等措施,使啤酒二氧化碳回收量与使用量相匹配,以达到降低啤酒生产成本,同时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之目的。
关键词:二氧化碳,平衡控制,啤酒
根据发酵理论:g葡萄糖(完全发酵)生成51g酒精和49g二氧化碳。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产出量=麦汁量*密度*浓度*发酵度*二氧化碳产率-发酵液量*啤酒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情况下,啤酒厂的二氧化碳收得率为60%左右,按该收得率计算,12°PkL啤酒二氧化碳回收量为21.4kg/kL。
1二氧化碳回收控制优化
首先从优化回收着手,施行以下控制,并跟踪回收情况,结果见表1。
(1)根据所使用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具有提纯功能)的性能及电耗情况,调整发酵液二氧化碳浓度在96%即开始回收,一般来说,经回收系统回收后,二氧化碳纯度可达到99.99%以上;(2)制定《二氧化碳回收工艺规程》。该制度对二氧化碳回收操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麦汁满罐15小时后开始检测纯度,之后每半小时检测一次;(3)碱洗清酒罐前,将泄压的二氧化碳排到二氧化碳回收管道或其他清酒罐,以循环利用部分二氧化碳,避免直接排空。
表1跟踪二氧化碳回收情况表
从表1可知,调整回收二氧化碳纯度后,平均单罐产气为总回收量/罐数:.02/17=7.88吨,折12°P麦汁为23.58kg/kl,比同行业介绍的回收量增多2.18kg/kl。
2二氧化碳使用的控制
二氧化碳是啤酒风味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对啤酒口感及灌装生产有较大影响。首先,了解酿造制备脱氧水、过滤稀释、清酒罐备压、包装灌装等工序耗用二氧化碳量情况。经查询文献可知道,灌装过程消耗二氧化碳量为6-7kg/kl。其他工序如酿造制备脱氧水、过滤稀释等填充二氧化碳耗用量合计约为14-15kg/kl。
在生产运行中,应该通过创新性思维尽量减少二氧化碳使用量。如:一方面,在生啤溶解氧、灌装瓶颈空气等指标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二氧化碳不必要的消耗;另一方面,从优化工艺角度出发,寻找降耗点。如采用发酵罐与发酵罐之间的离心,过滤机与离心机各自独立运行,确保离心机及过滤机的连续性,提高离心及过滤效率,减少设备的清洗频率。
另外,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建立单点课程,从发酵产气、回收、使用等环节入手,建立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确保设备操作无误,避免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二氧化碳浪费。通过生产过程各工序二氧化碳耗用量记录可知,灌装二氧化碳单耗为4.76kg/kl,酿造为8kg/kl,均比行业标准有所优化。当然,因不同瓶型/罐型的容量不同,再加之设备故障、外部因素制约等导致生产效率不同,二氧化碳的吨酒耗用量也略有差异。最后,生产管理中必须将二氧化碳使用量作为考核指标,以提高全员的节约意识与重视程度。
编辑器3平衡使用控制的其他措施
(1)统筹安排生产与投料
生产计划是生产系统运作的核心目标,生产计划量决定投料量,投料量决定产二氧化碳量,而在不外购高纯度二氧化碳的前提下,二氧化碳的回收量则对生产计划是否能正常施行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使车间的生产与投料统筹结合,是每一个带酿造工序的啤酒厂都必须解决的难题。
灌装生产必须保持和酿造同步。生产要视现有二氧化碳储存量而运行,若储罐液位高位时投料,酿造及包装消耗量小于产气量,可能陷入本轮二氧化碳浪费,下一轮生产又无二氧化碳可用的窘境;若储罐液位过于低位时进行投料,则生产所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产气进度,易导致生产车间因无二氧化碳而停产,或被迫外购二氧化碳补充。因此,生产管理员必须要掌握产气量及耗用量的基本规律,将二氧化碳储量、投料节奏、生产用气进行统筹安排。
(2)计量及设备管理
计量是管理的眼睛,要使二氧化碳的回收及使用纳入规范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建立巡检制度,对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进行检查,内容包括除沫器和过载保护器的水位是否正常、气囊是否漏气、系统压力是否正常等;②从回收源头开始到使用终端,要定期检测管道、设备、设施的密闭性,并定期对回收管道进行清洗,重点是定期检查二氧化碳回收与使用管路(含酒机),确保无泄漏;③定期对流量计及压力表进行校验,确保数据准确有效;④定期检测二氧化碳回收与使用纯度,确保纯度达标。
编辑器4结论
通过上述措施,使二氧化碳回收量能够满足生产需求,改变了原来需要外购二氧化碳的状况。同时通过统筹安排生产与投料,间接减少重复清洗频率,节约了水电费。啤酒生产的淡旺季分明,通过回收、使用过程控制、统筹生产与投料、加强计量及设备管理,确保二氧化碳能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其回收和使用达到平衡,节省二氧化碳采购费用,特别是对于因二氧化碳储罐量小,生产不饱满状态,对二氧化碳的回收和使用平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订阅咨询
《中外酒业·啤酒科技》
联系人尤贺
电子邮箱beer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