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威亚太拟登陆港交所的计划成为市场热点,尽管7月13日百威英博宣布停止推进百威亚太IPO计划,不过百威亚太的商业策略或揭示了啤酒经营的一般规律:规模性高端化、核心类别差异化、发展关联非啤酒类饮品以及市场扩张。据百威亚太招股书显示,中国啤酒市场前五大啤酒公司市占率从年的65.2%上升至年度70.4%(按消费量计),其中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亚太和嘉士伯年的市占率都比年度有所提升,而燕京啤酒的市占率则从年的10.5%下降至年的8.5%,居中国啤酒市场第四名,与第三名的百威亚太(年的市占率是16.2%)差距已经拉开。年报显示,燕京啤酒在-年产品销量连续五年下降,营收和净利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年度的净利率都不到3个百分点,在五大啤酒公司中垫底。在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燕京啤酒该实施什么战略才能扭转销量下降的颓势,又该如何实现利润的提升?啤酒经营三大路径:扩张获份额优势、单厂规模优势降成本、产品高端化提毛利百威亚太是ABInBevGroup旗下的亚太地区啤酒制造商,销售区域主要包括中国、澳洲、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销售额亚太地区第一。年和年,百威亚太销量分别为十万公升和十万公升,销售收入分别为77.9亿美元和84.59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百威亚太年的销售收入高达亿元左右,这个体量约是华润啤酒的%,是青岛啤酒的%,是燕京啤酒的5倍左右。百威英博在进入亚太地区三十年时间里可以从零做到第一,与其以并购为主的市场扩张有关。招股书显示,百威亚太进入中国的时间是年,当年开始向珠江啤酒提供技术;年,Anheuser-Busch在武汉成立百威啤酒;年,Anheuser-Busch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年百威进入韩国:Interbrew与韩国斗山集团订立合资企业经营OrientalBrewery;年百威集团购回OrientalBrewery的%股权。年百威进入印度:SAB与印度ShawWallaceBreweries订立合资企业。年百威进入越南:SAB以其与Vinamilk的合资企业首次进入越南。年百威进入澳洲:SAB收购澳洲领先啤酒商Foster‘sGroup及Foster’sGroup的附属公司CarltonUnitedBreweries。而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华润啤酒也在近些年积极并购。年,华润雪花斥资54亿收购金威;年8月,华润啤酒直接控股股东华润集团(啤酒)有限公司已与喜力集团签订主要条款清单,以约.5亿港元对价向喜力集团配售发行40%股份,同时华润创业以4.64亿欧元购买喜力集团0.9%股权,华润实现与喜力的强强联合。百威亚太产品的差异化以及高端化特征也造就了公司的高利润率。招股书显示,百威亚太旗下有超过50个品牌的啤酒产品,既有百威等全球品牌,也由凯狮、哈啤等区域性品牌。在这50多个品牌中,有12个是超高端及高端品牌。百威亚太称,凭借高端及超高端类别品牌贡献公司绝大部分收入。年和年,百威亚太的毛利率分别是55.7%和55.17%,高出国内啤酒厂商平均毛利率10个百分点以上。东兴证券也认为,高端产品毛利率较高,可缓解成本压力。以重庆啤酒为例,高端啤酒的毛利率在50%以上、中端啤酒和低端啤酒的毛利率分别在40%左右和15%左右。百威亚太招股书显示,高端化及升级交易是亚太地区啤酒市场的结构性趋势。相比相对全球其他市场而言,亚太地区的高端及超高端啤酒类别相对欠发展,预计其增速会大幅高于该地区整体啤酒市场的增速。预计-年,亚太地区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销量增速5.6%,高于亚太地区啤酒行业整体增速(1.7%)。这或意味着,谁能够把握好结构性趋势,谁就会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而百威亚太认为可以把握整个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高端化及升级交易趋势。在中国高端及超高端啤酒市场中,按消费量计算,百威亚太市场占有率高达46.6%,位居第一,高出第二名的青岛啤酒(年市占率14.4%)32.2个百分点。此外,百威集团在美国的规模化生产也能够有效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利润。据中信建投的研究,年美国单厂产量70万千升以上的工厂有15个,其产量占全美啤酒产量73%,平均单厂产量接近万千升;单厂产量23-70万千升的工厂有5个,产量占全美啤酒9%,平均单厂产量接近40万千升。以上两项的产量占比已超过80%。上述的20个大型工厂全部为百威和摩森康胜(份额排名第一、第二)的工厂,规模化产带来显著高的利润率,例如百威在北美EBITDA利润率达到41%,而在格局类似的韩国EBITDA利润率预计略低于此。百威在北美的EBITDA利润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巨头在全球各市场的情况。燕京啤酒销量连续五年下降,与行业前三差距拉大百威啤酒招股书显示,年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是12.9%,位列第三名,而紧随其后的燕京啤酒的市场占有率是10.6%,相差2.3个百分点。而年,亚太百威和燕京啤酒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依旧位列第三、四名,数据分别是16.2%和8.5%,相差7.7个百分点,差距拉大。燕京啤酒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在年报上的体现就是啤酒销量自年以来逐年下降,年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还不及年的水平,营收在-年连续四年出现下降、净利润在-年连续三年下降,且下降幅度比营收降幅大。-年,燕京啤酒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04亿元、.38万元、.73万元、.96万元和.44万元,同比分别增5.49%、-1.78%、-7.15%、-7.7%、-3.26%和1.3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81亿元、7.26亿元、5.88亿元、3.12亿元、1.61亿元和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6%、6.68%、-19.07%、-46.9%、-48.3%和11.47%。在年报中,燕京啤酒没有披露公司营收净利润下降的具体原因,但啤酒销量连年下滑必是重要原因。-年,公司啤酒销量分别为.4万千升、.11万千升、万千升、.36万千升、.02万千升和万千升,-年分别同比下降6.88%、9.23%、6.76%、7.63%和5.77%,年销量下降幅度收窄。-年公司啤酒板块收入分别是.11亿元、.6亿元、.08亿元、.68亿元、.43亿元和.28亿元,与总营收变动趋势一致。显示,燕京啤酒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净利率已下降至不到3个百分点。-年,公司的净利率分别是2.76%、1.54%和1.98%,这低于其他四家啤酒公司同期水平。-年,青岛啤酒的净利率分别是4.24%、5.26%和5.87%;华润啤酒的净利率分别是4.86%、3.92%和3.03%;重庆啤酒的净利率分别是4.38%、10.27%和12.15%,而百威亚太年和年的净利率分别是13.76%和16.59%。此外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