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相册李立平摄影特辑击琅赓歌乐有秋

平方公里是她的外衣

大海是她最耀眼的裙摆

八大关、太平角是她的青丝

崂山是她脖颈的项链,色彩斑斓

她是“山东第一美人”

她的名字叫“青岛”!

底蕴深厚、建筑独特、景色宜人

青岛的美,千姿百态

总有一个理由,让你爱上青岛

凤凰青岛特别策划:青岛相册

从多角度为您展现青岛之美

本期为:摄影师李立平

——

(以下摄影作品,均出自摄影师:李立平)

“听见锣鼓点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这几句顺口溜,说的就是人们对胶州大秧歌的喜爱。

胶州秧歌——山东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之一,流传于山东胶县一带的民间广场歌舞,它是萌生于乡土,成熟于民间的底层艺术,俗称“跑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并在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击琅赓歌乐有秋,太平时节共嬉游。而今变作风流剧,更有谁将旧谱求。”清代咸丰年间著名文人宋观炜的诗,展现了胶州秧歌乐观祥和、热情奔放的独特魅力,为其年的经久不衰,做了最好的注解。

一、鲜明的风格特点

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是“扭、拧、抻、韧、碾”,扭出“三弯九动十八态”,这也是扭胶州秧歌要达到的水准,具体讲,这“三弯”是扭起来要有“三道弯”的体态。

二、特色的步法

胶州秧歌的步法独具一格,很有特色,有动律代表性的步法是丁字三步和倒丁字碾步。前者强调了拧,后者强调了碾。丁字三步是提抬起步,经过一个拧动换另一脚起,先落脚跟,再落脚外边,经过脚外缘的滚动来完成重心过渡,垫后脚支撑,再换另一只脚提抬起步。

三、人物角色的不同特点

胶州秧歌有五对不同的角色。即鼓子、翠花、棒槌、扇女、小嫚。其中翠花、扇女、小嫚这三个女角在动作的基本步法都是“丁字三步”。

网络插画:胶州大秧歌演员五个行当,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小嫚。

她们三者动作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即含蓄、内在、细腻,另外形体动作的空间运用方面也有一致的特性,姿态变化中自下而上绵连逶迤的“三道弯”,力度变化中持续不断的推、拧、抻以及节奏变化的轮番缓发快收。

对舞是胶州秧歌的主要组合,如鼓子对翠花、棒槌对扇女、棒槌对棒槌、鼓子对鼓子。

胶州秧歌特别令人欣慰,它依然活在整个胶州人民的生活当中,活在胶州人民的心中,像胶州大秧歌这样的艺术保存了我们整个地区这种民族的深沉的记忆,它是胶州人民的性格、审美价值、及追求的浓缩和体现。

李立平,网名:青岛马克

李立平,网名:青岛马克,出生于年,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擅长舞蹈、舞台剧照、及中外人像摄影。常年来,参与青岛市国际啤酒节、国际车展、模特大赛、国际服装周等大型活动拍摄。多次获国际服装周摄影大赛奖项,受邀参加青岛电视台春晚等大型活动的拍摄,为青岛艺术学校和临沂艺术学校出版的舞蹈专辑特邀摄影师。活跃于国内各大摄影网站论坛,有良好的口碑。受绘画影响,作品在构图和用光方面有独到之处,多幅作品被美国金赛学院博物馆收藏。

影响青岛的力量青岛城市精英资讯第一微刊

凤凰青岛公号现已全网多平台运营,欢迎各位就近







































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gkjsxx.net/pjhyfx/8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