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市场已经处于稳定期,未来增量空间十分有限,高端产品成为未来盈利趋势。
随着啤酒消费旺季的来临,国产啤酒在经历连续4个月的负增长之后,5月,产量增幅终于由负转正。国产啤酒产量由负转正,并非意味着国产啤酒将由此进入正增长态势,相反,中国啤酒市场已经处于稳定期,未来增量空间十分有限,高端产品成为未来盈利趋势。
年8月,中国啤酒销量终于结束了连续25个月的下滑,我国啤酒行业似乎步入了调整期的尾声,然而,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均啤酒消费为33.2升,位列世界60位,虽然高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但与啤酒传统消费国德国、巴西等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且还小幅落后于与中国消费相近的韩国、日本。
综合各国的啤酒发展现状,专业人士认为,我国啤酒市场走出低迷期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增量空间,但十分有限;同时,由于消费升级不断加剧,未来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持续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企业以往靠低价扩张市场容量的营销策略将不再适用。
喜力中国总裁林德扬表示,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消费者会更青睐于高端啤酒产品。近日,全球啤酒公司嘉士伯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胡钺也表示,中国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多样化等各种因素正使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结构发生转变,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付更多的钱去购买符合某个特定场合及个性饮用偏好的高端啤酒,高端啤酒成为公司实现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近期,嘉士伯第一季报也显示,正是得益于高端战略,在啤酒行业产销量下滑、多数企业利润不佳的背景下,年第一季度,嘉士伯中国市场销量增长4%,主要受乐堡品牌影响,高端品牌组合实现16%的增长。目前,以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等为首的国产啤酒企业也在不断通过推广高端品牌来提升业绩。
此外,相较于百威英博,嘉士伯等国外啤酒,国产啤酒的提价空间更大。资料显示,虽然近几年国产啤酒的吨价在行业低迷期持续保持上升,但以年的数据计算,我国啤酒出厂吨价仅为世界主流水平的一半左右。国产品牌中重庆啤酒吨价最高,达到了元/吨;青岛啤酒作为另一家吨价超过元的品牌,为元/吨;燕京啤酒在五家国内品牌中吨价最低,仅为元/吨,而嘉士伯的吨价为元/吨,百威英博更是达到了元/吨,二者价格接近了国产啤酒两倍。因此,从吨价来看,我国部分低端产品吨价还在元/吨以下,而新推出的高端产品则可以接近元/吨,这意味着国产啤酒的吨价更有提价空间。
总之,当前中国的啤酒市场已经处于稳定期,未来增量空间不大,同时,在市场饱和、销量增长空间不大的环境之下,通过发力高端产品,进行产品升级以及吨价提升将成为我国啤酒企业的主要盈利途径。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酒商全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