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方言中,有着其他地区人听不懂的词汇,比如,蹲笆蓠子,水格兰,苏波汤,格瓦斯等词语,这是因为哈尔滨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工业化和俄罗斯人移民的结果,把大量的洋事物带入哈尔滨,而且中文没有对应的词汇,沿用俄文音译,由此,才有哈尔滨话的俄语成分,以下是一部分词汇,是我们常用的词语,保留它们,也是哈尔滨的文化特色之一。
1、玛达姆(过去老哈尔滨中国人称呼“中年以后又肥、又胖的俄罗斯妇女”)
2、老薄待(称呼“民工、买苦力者”)
3、骚达子(称呼“士兵”)
4、毕瓦(“啤酒”)
5、木什都克(“烟斗”)
6、酥合力(“糕点”)
7、塞克儿(“一种俄式面包”)
8、奥连(“橘子”);
9、巴拉士(“铁制驳船”)
10、嘎斯(“煤气”)
11、喂得罗(俄式上大下小的圆台形的水桶)
12、马神(“一般过去哈尔滨人特指缝纫机”)
13、木克楞(“用山区或林区用木材垒成的俄罗斯式木房子”)
14、孬(念“nao”)木儿(“单间儿,小房间”)
15、瘪勒搭(“一种旧式取暖用的铁炉子”)
16、布拉吉(“连衣裙”)
17、拔脚木(“走,离开”)
18、哈拉少(“你好”)
19、波金克(“牛高腰的皮鞋”)
20、克罗斯(“下雨天穿的套鞋”)
21、沃特卡(“俄罗斯的一种酒精饮料”)
22、格瓦斯(“用麦芽、面包渣酿制的清凉饮料”)
23、西米旦(“酸奶酪”)
24、布乍(“小米、荞麦酿制的饮料”)
25、毛八舍(“一种杂拌糖”)
26、格兰(“水龙头”)
27、拦包(“灯,也指灯泡”)
28、古棒(“一立方米”)
29、戈必蛋(“军官上尉,又泛指当官的”)
30、马神井(“机电抽水的水井”)
31、地包(“指火车车辆汇集、检修的地方,又叫机务段”)
32、霞曼(好像是指“草房”)
33、沙曼(跟“霞曼”一个意思。)
34、壁里砌(“暖炉,壁炉”)
35、笆篱子(“警察、又特指蹲监狱”)
36、列巴(面包)
37、八杂市儿(“市场”)
38、瓦罐车(“火车客车”)
39、宾金油(“汽油”)
40、巴扬琴(“一种好像是俄罗斯手风琴”)
41、巴斯赫节(“东正教一种节日”)
42、列巴酥(糕点)
43、斜么子儿(“瓜子儿”)
44、苏波汤(“一种用肉、洋白菜、西红柿等做的俄式肉菜汤”)
45、里道斯(“红肠儿,一种香肠”)
46、列巴圈儿(“糕点”)
47、马林果(“树莓”)
48、麻斜儿(“工长、匠师”)
48,卡玛兹(“前苏联大型卡车的名字,大型卡车的代名词)
49、秋弥子(“粮食”)
50、德拉斯奇(“您好”)
51、柯拉细微(“称呼漂亮的女人”)
52、瓦斯科列谢尼耶(作礼拜)
53、扫把克(狗)
54马葫芦(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