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竞争加剧,营销各有侧重
这类评奖每年民间都有,这次是官方,颁奖也是高层领导,公司获得这样的奖励份量是很重的公司最近还获得最佳投资者关系奖励目前公司有董事11位,其中独立董事3位,外部非执行董事2位,合计5位,外部董事占比达到46%外部执行董事中的两位较早来自美国ab公司(03年),后来ab公司被英国收购,英国后来又把股权转让给朝日和陈发树,后两家各进来1位,取代原来的外方董事
3.业绩预测与投资评级:综合考虑公司未来几年具有兼并收购或产销量扩张、降低成本、合并利润增长等预期,预计2009-2011年净利润增速为80%、20%和18 %左右,每股收益可达1.01元、1.22元和1.44元,以35倍pe测算(大幅低于啤酒行业过去10年平均45倍市盈率水平、接近2008年34.76倍)测算,公司2010-2011年目标价青岛啤酒发展趋势可达42.70元和50.52元,与目前股价有20.75%和42.88%的空间,考虑到目前股价达到35元左右高位,故暂时予以“增持”评级
结论:
内容:
近日我们前往青岛啤酒总部办公大楼,就公司目前的治理结构、品牌战略、营销体系、市场布局以及国际化思路等与董秘张学举先生进行了交流
公司以中高端为主,有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主要还是销售代理制,没有采取一些白酒企业创造的“厂商合一制”和“惟一代理制”,虽然有区域划分,但一家经销商经销代理的品种不垄断,可以代理很多品牌;实际上还是用经销商做市场,公司的业务员实际上是管理10年前用过厂商联合体制,公司与经销商交叉任职,这在市场开发初期比较有效,但青岛啤酒发展趋势目前已不太适应,像现在的雪花等基本上都是依靠当地经销商代理;美国也有那种祖祖辈辈都代理一个品牌的经销商,国内希望经销商排他性的,但国内做不到了,不可能只卖一个产品,单品代理已经做不到,一个原因是中国大型经销商还比较少,小的还比较小,包括酒水的,客户比较小经销商可以在卖燕京的同时卖青啤不过,公司每年都要和经销商签合同,要求完成销售目标,否则会有一些约束措施,以防止销售不好,打不开市场
2.关于品牌战略、规模优势和行业地位
主要构想是:首先把中国市场做好,站稳后考利国外目前青啤出口啤酒量只占销量的1%,大约6万吨,而这个6万吨占中国出口量的70%,国外市场有关税等壁垒,第一步做好国内市场;然后考虑许可生产,国外建厂,啤酒行业发展国外收购收购成功的很小,当地加工、销售也是一种路子
目前国内啤酒行业前四家规模最大企业及排名为:华润雪花销量近800万吨,青啤近600万吨,英博500多万吨,燕京400多万吨公司产销量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有这样的优势:一是青岛啤酒品牌一直是行业老大,因而影响力最大,知名度、美誉度也都是最大;二是产品结构以中高端为主,销量占比在50%以上,其他公司是以中低端为主,占其销量的70%以上;公司吨酒价格达到平均3000元左右/吨,主品牌青岛啤酒超过4000元/吨,其他企业在2000元/吨左右;三是利润等质量性指标优于同行,净利润处于行业第一位
外部董事都是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每次决策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们主要是从专业性、市场风险等角度把关,在重大决策上发表意青岛啤酒所属行业见,公司董事会则予以尊重这几年公司董事会努力做到正确决策,在外部董事会的辅佐下,决策基本没有失误公司的这些创造或创举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整体看来都是走在前面的,起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8.关于公司国际化
7.关于原材料采购及应用
2.行业特性与竞争趋势构成公司进行兼并收购的压力和动力啤酒是一个快速消费品,生产与饮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这就要求厂家与消费者保持近距离;啤酒消费者主要是普通大众,高端需求不多,在替代品风起云涌的情况下,竞争越益激烈,竞争形式不局限于价格战,而包括终端拦截、排他性销售、延期结账等,稍不注意就被挤出市场,因此,全行业的利润水平处于下降态势,而一旦市场稳固、逐渐形成垄断之后,啤酒行业发展利润自然回归,因此,啤酒行业的兼并收购将会继续下去公司在这方面将会是一个稳健而果敢的巨头,有可能采取出人意料的方式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但不会轻易采取行动,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润增速预期
6.关于成长性和战略布局
3.关于营销体系
今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评估青岛啤酒品牌价值为366.25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这比2004年提升了1倍多公司的总体品牌战略为“1+3”,即一个主品牌“青岛啤酒”,三个子品牌或副品牌--汉斯(陕西或西北)、崂山(山东)和山水(其他地区);在各地区品牌上则是“1+1”战略,即一个中高端品牌“青岛啤酒”+一个中低青岛啤酒股票分析端品牌,具体而言,西北是“青岛啤酒+汉斯”,山东是“青啤+崂山”,其他是“青啤+山水”
1.三大因素决定公司雄踞国内啤酒一线阵营第一品牌一是青岛啤酒在国内啤酒行业享有最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价值毫无疑问位居行业第一,这是公司增强竞争力的最大基础;二是公司产销量的扩张已经做到行业第二位,能够据此成为行业龙头,占领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三是公司以中高端产品为主,中高档产品销量占其总销量的50%以上,这是其高端品牌和高端形象根深蒂固的资本,从而也是确立行业竞争优势之根本
公司最近几年业绩增长均比较稳健,今年收购趵突泉以后,业绩增长提速很快未来战略格局:华啤酒发展趋势北:山东市场占有率50%(09年开始达到);西北:以陕西为主,陕西占有率已经达到70%以上这是传统的主战场,占公司收入、销量70%以上,利润占比更高
青啤过去三个人就可完成销售:一个领导(批条子)+一个财务(数票子)+1个发货的目前华润雪花的销售思路为:不计成本,加大投入,市场份额优先,隐藏的逻辑是:市场占有率越高,投入越少,回报会越高;市场份额能够垄断,市场投入就会很少,利润就会很高但这种模式好多企业模仿不了,主要是投入太大,资本雄厚者可以效仿这种模式对于同档次产品有杀伤力
公司董事长金志国最近接受媒体采访认为,现在是兼并收购最佳时机前10年,也就是1997-2003年,公司第一轮率先发起行业并购,97年从3个工厂发展到5、6个工厂;2003年发展到40多个;到现在需要整听装啤酒发展趋势合,市场开发、品牌都见效,200多个品牌整合到4个,市场开发与品牌整合并举;四川、山东、江苏连续建新工厂,同时也不排除有好的并购对象被并购,如2008年烟台啤酒并购,经营权归青啤;今年并购趵突泉,用商标,继续销售;现在有400家工厂,97年时有800家现在也有一些地方的企业来找公司收购兼并的事情,但公司认为不太好做,现在主要的精力是做市场,一旦需要会很快建新工厂,1万吨啤酒产能只需要投资2000万人民币,10个月就建成,有合适的也可以并购如果市场需要,但没有并购对象,可以马上建厂并购的好处是:市场跟着过来;但不好之处:人员安置、负债处理等不好办
1.关于12月18日公司获得上交所首次“最佳董事会”桂冠所透露出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
以下啤酒行业分析地区势头都非常好,将作为未来非常强势的市场,也是公司的准战略市场,策略上主要是利用品牌优势,中高端市场为突破口,往下延伸华南:以广东为主,广东现在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以上;华东:覆盖上海、江浙和安徽等;东北:以辽宁为主,西南:以四川为主,东南:以福建为主
事件:
目前几大啤酒巨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家门口的市场占有率都很高青啤在青岛占有率达到95%,城乡都喝青岛啤酒,在山东占有率达到70%以上;燕啤在北京应该有60%以上的份额,而青啤不到20%,但燕啤在山东的市场份额就很小;燕啤在广西50%以上(漓泉),其他地方没有这么高;雪花在其家门口沈阳也有60%以上占有率区域分布方面,以省为单位看,青啤主要是山东和陕西,山东啤酒年销量高达400万吨,在陕世界啤酒发展趋势西汉斯啤酒占有率比较高,接近70%,在北京主要是密云和原来的五星基地,五星品牌已经不用,现在生产一款价格比较低的青岛啤酒,这几年也做得不错,在北京销售总共接近20万吨,占北京市场全部啤酒用量60-70万吨不到20%的份额;燕啤在北京、广西、内蒙和福建四个地方,也是“1+3”;雪花主要是辽宁、四川和安徽三个省,市场占有率超过50%
5.关于行业兼并收购
青岛啤酒起源于1903年德国人创造的牌子,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公司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1954年开始出口;最有名的是70年代末,在美国连续两年被评为最好的啤酒,获得金啤酒市场发展趋势奖,在华人圈子里卖得最好,销量最大,青岛城市的知名度是通过青啤而铺开的,到中餐吃饭的老外,也是这样,先知道青啤,后知道青岛现有原材料构成情况是:进口大麦占少数,60%-70%为青岛啤酒使用,来自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成本自然偏高;子品牌所用大麦芽100%国产,主要来自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成本较低
4.关于市场占有率和和市场格局
白巅风白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