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工约朋友HappyHour,饮一杯,是不少人的乐趣。喜力?还是嘉士伯?近年多了一个选择:手工啤酒。虽则它的逐渐普及,但好多人依然对它不太了解,本地手工啤酒品牌城酿的创办人之一Eric对它就有另一番解读。
工厂区内某平台上的一单位,一块金属的招牌,以木色为主调的玄关,架上放着多个酒瓶,看到石墙上的灯牌,虽则单位不大,但是五脏俱传,除了有放置机器的制作室外,工业风的大厅也有放置各款啤酒的陈列,让人一目了然,这就是城酿的工作室。
城酿是在一年前由Eric与Koey合力创立,除了售卖自家出品的啤酒外,亦有定期举办制作手作啤酒的工作坊与及分享会。在品牌成立前,Eric是从事设计行业,而Koey就是一名空中服务员,即是空姐,职业可谓南辕北辙;可是两人都对酒情有独钟,Eric有在家中酿酒,Koey在到处飞的同事,亦有到各地参观酒厂,因此她对酒的知识非常丰富。
Koey偶然转行的时候,在某间公司里遇上Eric,两人相当投契,同样是想在香港有一番发展,却感到非常气馁,“说到‘到底在香港可以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刚好‘摸住酒杯底聊天’,发现杯中并非出产自香港,就想不如就尝试做每个人既能接触,又属于本地的东西,于是就决定做本地啤酒。”于是Eric就负责做,而Koey就运用她对酒丰富的知识。
因为当时市场还未完全发展,于是就先开办品酒班,先让多些人对手工啤酒有所认识再计划下一步,做酒厂、代理与及办工作坊等等。
自从入行后,Eric接触到不同的人,经常从学生、身边人听到不少误解与问题,让他一脸无奈。
1.你造酒吗?岂不是很能喝?
“身边的人经常问我,其实就不是,我只是做啤酒的那个人,不代表我身体会适应这项东西。”
2.我喜欢麦味重的啤酒,哪款麦味最重?
“每一种啤酒都是全麦制造,基本上每种都够麦味。”Eric笑言主要他们会问这种问题,是因为不清楚麦芽有分为多种不同的味道,有燶,有甜的味道、有些是焦糖味重一点,根据不同的麦就会出现不同的麦味。‘归根究底他们喜欢所谓的麦味重的啤酒是Hoegaarden的一种小麦味啤酒。’
3.到底哪款酒最好喝?
“啤酒的种类就像‘叫餸食饭’,当中的选择与餸菜一样多,你问哪种较为好饮,就好像将鱼香茄子煲与沙嗲肥牛金菇煲去比较,然后问我哪个较为好吃,我觉得是不能比较的。所以世界上是没有最好饮的啤酒,只有你最喜欢的啤酒。”
4.到底啤酒是如何制造?
1)将麦芽弄碎,然后我们就将它放进热水里,大概60-70度,浸一个小时。
2)它变成麦汁,像是麦精的东西,隔了一些麦芽,只是要一些汁,将汁拿去煮,大概煮一个小时左右。
3)再将这些啤酒花在适当的时候加下去,用作调味之用,
4)滚完后,我们便会将它放进发酵筒,然后就下酵母,让它发酵,大概两三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入樽。
这个时候好奇的小编也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品牌会叫做城酿呢”?
Eric说到这个念头源于地铁上,“其实纯粹‘食字’,当时打算改一个较为简单的名,首先是改英文名CityBrew,后来在乘港铁时想到不如就叫‘城酿’(与承让同音),谦卑得来同时‘食个字’。
”标志上,你会看到多条直间,它们代表港岛上的大厦,配上上面的气泡就显得像一杯啤酒,出产自于香港。品牌的目的是想要酿到香港人的甜酸苦辣,喝酒的一刻会感觉到,“这个故事是属于我们的。”
在香港说起酿酒,就好像一件新鲜事,听起觉得很新奇,其实在外国和内地都是平常不过的事,“各个地方的酒,都会讲一些当地文化、俚语、术语、社会事或者是当地历史;它是需要一个较大的地方才能做到,多数以前的人都会自己酿完一批酒再分享,大家将自己的啤酒拿出与人分享。”
所以他们会请工作坊的同学仔一起分享他们酿制的酒与食谱,一起享受自己啤酒自己造的乐趣。在香港,手工的啤酒的最大优势是新鲜,不像外国要等足足一个月才能喝到。
城酿的每枝啤酒都想做到的是与改的酒名有关系,以“港女”啤酒为例,因为IPA本身是一种很香很甜很甘的一种啤酒,三种层次都有的,两人就觉得港女都很有层次,可以好香,但慢慢发觉她都挺现实,它有不同的层次加上花椒,有少少辣和麻的感觉,那就会再突显到港女的角色出来。
香港近年都流行速食文化,身为行内人,Eric或多或少也会感到担心,“会想‘香港人会不会有一天,将手工啤酒好像红酒一样,变成一件好稀松平常的事呢?不会再因为手工啤酒而兴奋,当有新的啤酒然后就赶快买来喝?’我们经常会想这件事。”
大家都知道这一日迟早会来,近来甚至出现手工啤酒任饮,Eric自言估计两三年内,这股热潮大概就会消失,这一切都是要看同行的做法,“如果大家都想做得有声有色,当然就不能做烂市场,就算有新的人想入来做手工啤酒,这个不是问题,这个市场刚刚开始,但最重要的是,不要灌输一些错的资讯给他们,让他们觉得只有一个种类、味道等等,其实可以是无限的。”
他们的品牌仍运一年,仍在起步阶段,虽则距离收支平衡,仍然有一段距离,但生意就是这样,投机也是冒着风险,让这个机会变得更大。
Eric说到终极目标是,不单止是香港,就连在外国买到都是很平常的事,会追我们香港的啤酒。
即使如此,也让Eric感到非常满足,“以前做设计都有两三万一个月,现在变相收入一定是少了,但有得有失,由自己去取舍。现在有些东西是就算有两万都买不到回来,那个满足感或者成功感。”
精彩文章,暗号在此: